Vol.26、Kurt Cobain 科特柯本 – 与其苟延残喘、不如从容燃烧。

耳朵的主人²º²²   发布在:耳朵合集 / 2012-04-05 /  7,809次收听

6630560890838849251

科特·柯本(Kurt Cobain,1967—1994)美国已故著名摇滚歌手。1967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西部华盛顿州的阿伯丁市。8岁时,父母离异,他学会了用音乐作为逃避和武器。14岁生日时,得到一把二手电吉他作为生日礼物,从此放下架子鼓操起了吉他。后来组建了震惊世界的Nirvana,代表作《Smells Like Teen Spirit》、《Come As You Are》、《Lithium》等。1994年4月5日,因不堪忍受胃痛,药物及成功带来的压力,在西雅图家中开枪自杀,时年27岁。他不相信一切的名利、繁华,于是他批判它们;摇滚本蕴含着一种批判精神,而他甚至连摇滚也一起批判。他痛恨这个世界,也痛恨自己。我们不禁佩服他是如此真实地面对一切,面对自身。我们也难忘那一幕,在一次表演时他突然蹲坐在音箱旁抱头痛哭落泪,哭得像一个小孩,摄像头一个个对准了他,现在看来他当时是多么孤独无助。

 

1994年4月8日上午8时40分,一名电工在进行安全检查时,发现著名摇滚歌星柯特·科本在其西雅图的寓所中自杀身亡。经警方查验,他的头部有个很明显的举枪自尽的伤口,一支猎枪依然抵着下颏,尸体旁留有一封用红墨水写的遗书。据报道,遗书的结尾是:我爱你,我爱你。这是写给其妻子和年仅19个月的女儿的。柯特·科本死时年仅27岁。10时正,洛杉矶电台发布科本死亡的新闻,噩耗迅速传遍美国,500 多万歌迷被震惊,其影响之大超过当年肯尼迪遇刺身亡,也是自约翰·列依被害后,摇滚歌坛受到的最大的震动。下午,歌迷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这所小小的寓所。公寓四周的冷杉树上爬满了争抢镜头的新闻记者。所有唱片商店中“涅磐”乐队的唱片都被抢购一空。电视台取消了正常的节目,改播有关科本的各种消息。

 

9 日,《西雅图时报》在头版登出科本自杀现场的大幅照片。为了保持秩序和安全,其寓所周围布满了警卫人员。这一天,与“涅磐”乐队签约的一家唱片公司接到了摄制一部关于科本生平电影的授权。另一家唱片公司一下子收到3万多份要求订购“涅盘”乐队唱片的订单。

 

10日下午5时,在西雅图中心广场为科本举行了大型烛光追悼会,有7000多歌迷前来参加,由三家电台同时进行现场实况转播。科本的妻子康茨奈伊·洛夫在追悼会上讲话,并念了科本遗书中关于他对歌迷们的留言:谢谢你们喜欢我的歌,谢谢你们给我的来信。我是个性情多变的流浪者,我已经不再有创作热情了。所以请你们记住,赖活不如好死。和平,爱,同情。Kurt Cobain追悼会正在进行中,一位15岁的歌迷——杰西·洛特齐在厂场边上自杀殉葬,警察用水笼头进行阻止无效。此时响起了《在母体里》的歌曲,又有许多歌迷企图自杀。

 

11日,西雅图一名歌迷自杀。

14日,科本的遗体被火化,死亡证书上他的职业填写为:诗人,音乐家。

17日,“涅磐”乐队的《注意》、《在母体里》和“洞穴”乐队的《LiveThrough This》均登上了英国排行榜。柯特·科本自杀后,他的遗孀——洛夫也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风头人物。当人们在追思柯特·科本的光辉年华时,也在思考他为什么自杀?是谁杀死了科本?

 

柯特·科本1967年2月20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阿伯丁城一个偏僻的小镇。父亲是位机修工,母亲原为家庭主妇,后在一家公司做秘书。科本是老大,三年后,他的妹妹出世。科本从小就是个充满好奇心、精力旺盛的孩子,对唱歌、绘画、自编自演幽默剧等,都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。

 

在他8岁生日时,父母离异,使他的身心都受到巨大的伤害,后来他的父、母都再婚,他被迫在父亲、母亲、祖父及三个姨与叔叔家轮流居住,后来他借住到中学老师家的沙发上,一度无家可归,只得蜷缩在大桥洞下过夜。

 

他过人的艺术才华与叛逆精神,使他在高中时少有理解者,相反,却常受到讽刺与打击,使他变得自卑而非常内向,又自暴自弃,整个精神完全被扭曲了,他不打算接近任何人,人们也无法理解他。他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怪诞的思维,人们根本想不到,他从哪里得来这么多怪想法,并通过他的画和音乐表达了出来——这是当时人们认识他的主要途径。

 

后来,他在摇滚乐中找到了自己的避难所,他特别喜欢朋克音乐那种绝望、愤怒、粗糙的音乐形式,他和朋友们成立了一支乐队,曾先后用过“渣滓”和“穷街”作队名,1987年正式定名为“涅盘”乐队,柯特·科本任主唱。

 

1988 年出版了第一张单曲唱片《爱的信号/大人物》,没有引起什么反响。1989年出版了首张专辑《漂白》。当时在西雅图正在兴起一种另类音乐,或称另类摇滚乐。柯特·科本和西雅图的其他几支乐队正是这种另类音乐的创始者。这类音乐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向着美国的吸毒、酗酒、凶杀、离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开战。

 

1991年9月,他们出版了新专辑《决不在意》,科本唱道:我宁愿死去,也不愿冷静下来。科本在这个专辑里揭示了他愤怒迷惘、孤独矛盾的内心世界,揭示了他胸中无法治愈的苦痛,表达了新一代美国人在现实面前的迷惘和无助,立即激起美国青年的狂热和喜爱。不到半年,在全球就卖出 1000 万张,把迈克尔·杰克逊的《危险》从排行榜冠军的宝座上挤了下去,连续4周雄居排行榜冠军。由此,柯特·科本名声大振,成为一个新的焦点人物,但他却天生不爱出名。同时,也使另类音乐在商业上成为时尚。西雅图也一时成为另类音乐的中心而闻名于世。

 

1992年2月,柯特·科本与康特奈伊·洛夫在夏威夷举行婚礼,洛夫是“洞穴”乐队的一名歌手,很快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女儿,取名为弗兰西斯卡。

 

1993年,他们又推出了新专辑《在母体里》。这是一张更有闯劲而商业性却大为减弱的专辑,再次造成轰动。在排行榜上也升到了第一名。在这个专辑中有一首名叫《我恨自己,我想死》的歌;而在另一首歌中,他唱出了诸如“自杀便是面对光明”等字句,接着他们开始巡回演出。11月,“涅盘”乐队在MTV台演出并录制成专辑。柯特·科本将内心满溢的痛苦和空虚都毫无掩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。他在这个专辑里演绎的像是来自天堂的音乐,又像是一次诀别,还似对生命写下的最后的注脚,对他5个月后自杀身亡做了预言。当时,谁也没有想到这竟会是他最后的绝唱。

 

当柯特·科本还是个瘦弱、失意、附庸风雅、书生十足且不合群的青年时,朋克摇滚拯救了他。朋克使他内心的挫折有了发泄的机会,使流浪人生者得以互相沟通。科本作为“涅磐”乐队的灵魂人物、最有灵感的创作者,他和伙伴们将重金属的激情与朋克摇滚的狂乱融合在一起,再加上“甲壳虫”乐队的悦耳和谐,创造出了另类音 乐。

 

科本在他粗糙的音乐里传达了一种意义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美。他的歌词充满酸楚,有时又很可怖和晦涩。他在演唱时,时而狂暴、时而疲惫地低吼、时而抽搐,时而烦躁地弹吉他、击出高亢的鼓声、一切都传出愤怒、厌恶,确凿的激情。

 

他在自己的创作中,表现了他这一代人所应有的,但又不易完全表达的那些感情,充分显示了他的超人的天赋,令无数歌迷倾倒,成为另类摇滚的先锋者之一。柯特·科本比吉米·亨德里克斯、吉姆·莫里森成名的速度更快,虽然他也和许多歌星一样,喜欢随着吹捧和拍马屁而来的金钱,但他的内心世界是混乱的,他对名声感到厌倦,受着由地下诗人登入主流社会和未曾奢望的明星地位的折磨。为了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衡,他就不断地吸毒、酗酒,在舞台上猛摔吉他,对别人的音乐作品不屑一顾。他的精神到了快要崩溃的边缘。后来,他的毒瘾反复发作,有时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,他曾戒过毒,也自杀过,没有成功。

 

他的情感在艺术的作用下感动了整整一代人,他在音乐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歌迷。他破碎的家庭、不幸的童年、社会的矛盾、家庭的压力,无法面对自身的苍白和迷惘,发展到了精神失常的状态,已不能自制,准备离家出走,买好了枪支和子弹。

 

他最终选择了他祖辈的道路自杀,加入了愚蠢的死亡俱乐部,痛苦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,作为最后的彻底的解脱。

 

对柯特·科本的死,负责“涅盘”乐队出版发行的格芬公司总裁爱德·罗森布拉特作了这样的评论:“整个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流行音乐歌手,他给萎靡不振的美国摇滚乐注入新的活力,他的离去将在无数歌迷的心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真空。”

 

随着柯特·科本去世,由西雅图兴起的另类音乐也明显开始降温。柯特·科本自杀身亡已一年多了,但西雅图的两处墓地的负责人都拒绝接收他的骨灰,他们对科本的妻子说,他们无法保证源源不断前来扫墓的歌迷们的安全。这真要使科本死不瞑目了。由此,也说明歌迷们对他的崇拜到了何等虔诚的地步,至今他的灵魂仍未能安息。

 

1996年2月29日,在第38届葛莱美颁奖典礼上,“涅盘”乐队获得了最佳另类音乐表演奖,也算是对柯特·科本的回报和哀思。

 

以上文字摘录自中国戏网。

歌曲列表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

当前页面共有 16 位小伙伴留下痕迹,您也可以参与评论。

  • 头像
    有点蓝 bunengba.com 9年前 (2014-10-14)

    grunge好像本来就是反摇滚/金属的,我记得不太清楚。

  • 头像
    imruxin 11年前 (2012-04-22)

    喜欢跟青春有关的气息!!!顺便,求歌曲打包或者歌名呗!!!嘿嘿

  • 头像
    imruxin 11年前 (2012-04-22)

    过来,发现还没有更新!哈哈!

  • 头像
    夜枫忆栈 11年前 (2012-04-22)

    我还想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?

  • 头像
    耳朵的主人 11年前 (2012-04-22)

    在SATURNUS的发展曲线中,一直围绕着凄凉而美丽制造出伤感氛围的主题,从开始用重以及MY DYING BRIDE似的手法演绎,到后来音乐的旋律性捕捉这种感觉,音乐变得越来越轻,失真也越来越少,氛围感到是从未改变,他们的东西逐渐漂到另外的一片人群之中。不知道未来怎样但到今天为止,我们还只能搬出”Paradise Belongs To You”回忆一番。

  • 头像
    耳朵的主人 11年前 (2012-04-22)

    一架钢琴,一个人的夜,于是,诞生了《夜的钢琴曲》……不知道多少个夜,多少个凌晨两点,为了这些简单的旋律,而让我无法入眠,旋律在脑海中盘旋,因为,每一首夜曲,背后,都或多或少一个小故事,有些是自己的,有些是朋友的,只想把它一一记录,用音符去记录这些曾经走过的日子了……

  • 头像
    大蒼蠅、先生 11年前 (2012-04-22)

    终于来了、想死你了哈。

  • 头像
    广东seo 11年前 (2012-04-06)

    来看看你的博客,有空也去我那看看!

  • 头像
    唯网纯粹文学 11年前 (2012-04-06)

    /得意

  • 头像
    唯网纯粹文学 11年前 (2012-04-06)

    /得意

  • 头像
    blues-the 11年前 (2012-04-06)

    嘿~!

  • 头像
    blues-the 11年前 (2012-04-06)

    嘿~!

  • 头像
    Chan 11年前 (2012-04-06)

    /OK

  • 头像
    Chan 11年前 (2012-04-06)

    /OK

耳朵音乐盒 随机听歌 听众留言